2020 桃園文博會 結桃子展區 一種在地|發現!最野桃原味
- 分區策展人|郭庭瑋 / EMBERS 主廚、王耀邦(格子) / 格式設計展策總監
- 展覽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 文案統籌|陳志煌 / Fika Fika Cafe 創辦人
- 行銷海報文案|阿潼
- 內容攝影|陳敏佳 / 明室意念 負責人
- 在地合作|桃園復興區卡普部落、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
- 特別感謝|瓦利斯・哈勇 / 泰雅族藝術家、羅程瑋 / 文化工作者
- 植物景觀統籌設計|CNFlower
- 執行企劃|陳瑞淩、許瑄芮、熊品勛、王昱惟、陳映璇
- 視覺設計|鄒昀達、劉子琳、楊順志
- 空間設計|彭一揚、李翊勤
烹飪是人類身分認同、生物特性與文化的核心,本展區主題以「一種在地|發現!最野桃原味」為核心,自桃園原住民原鄉 — 復興區切入,邀請擁有原民餐飲文化及食材研究經驗的 EMBERS 主廚郭庭瑋 (Wes),與本次桃園文創博覽會的總策展人王耀邦共同策劃,以「風、水、火、土」四大元素為軸,深入復興山林部落進行田野勘查,追溯探究狩獵、漁獵、野菜採集到農耕文化等,經由原民飲食文化的展策鋪陳梳理,最終實際打破食物印象的界線,創作出屬於當代的新原民料理,輔以視覺與形象規劃策略,以及藉由桂竹這項跨越文化、生活、空間的在地產業,提供觀展者新的飲食文化路徑,重塑桃園原民新魅力,發現!最野桃原味!
Beverage 風|behuy 生命氣息 / 馬告糖漿・文旦柚・青檸・薄荷橄欖油・柳杉純露
Appetizer 水|quleh balay 真正的魚 / 米糠醃漬苦花魚・河苔・青檸・魚骨高湯
Main Course 火|puniq syam 火花 / 山豬肉・龍眼木・甜菜根・大麥・豬骨高湯
Dessert 土|sbing ruma 甜竹 / 桂竹・麻竹筍・小米
風 behuy
「風 behuy 在泰雅族語中有『靈』的意思,代表著一種神秘、可以撼動環境的自然能量。」
風,是「風土」、「風味」與「氣味」的集合,山野裡的風吹撫著土壤,孕育出山間作物的千香百味。原住民擅以進入森林採集野菜、果實、種籽等,萃取植物的天然風味入菜。因為風沒有實際形體,一旦沒有了顏色與形狀,我們只能以嘴巴品嚐口感,以鼻子品聞辨味,面對無形有味的「風」,原始感官知覺成為與風味溝通的主角。
水 qsya’
「大自然的河流及其支流,就是泰雅世界展開的座標軸線。」
水,不但能夠飲用,維繫著生命,更是山林生態系的基本元素。泰雅族的棲地傳統上與水域形成共構關係,從遷移到建立部落,與河流都有密切的關係。河流在傳統泰雅族社會中,是將人和人、部落和部落連結在一起的重要關鍵,亦使泰雅族發展出傳統的漁獵文化。從此水資源在哪裡、泰雅族的棲地就在哪裡,溪流是族人重要的生命依據。
火 puniq
「它是永續的,火是象徵泰雅族的生命,這個家屋的生命。」
篝火堆是原住民火文化的最佳代表。獵人出外打獵或特定祭典時,火堆延續日夜、從不熄滅,像是生命的延續。到了新的地方燒墾、處理獵物都與篝火堆有關。打獵時篝火堆不熄滅意味著事情進行中的儀式,回到獵寮後火堆又成為取暖、烘乾與烹飪的工具。獵寮是人與自然連接的樞紐,是獵人在荒野間的第二個家,獵寮之火更是一個分享的開始。
土 uraw
「有泰雅族的地方就有桂竹,一根竹子撐起無數個家庭的經濟命脈。」
泰雅族人歷代遷徙、所到之處皆會在部落所棲土地種下桂竹。桂竹屬於散生竹類,看似各自獨立的竹子,地下莖其實是彼此相接、不斷蔓延的,每當種下即成滿山遍野的桂竹林。桂竹提供泰雅族人遮風避雨的建材、生活器具的原料,桂竹筍亦是重要的食物來源。土地孕育出桂竹,桂竹支持且滋潤著泰雅族人的生活與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