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 01 (2011-2017)

2016 UP TO 3742|臺灣屋脊上|整體策展規劃

 

2016

UP TO 3742
臺灣屋脊上

整體策展規劃


  • 展覽日期|2016/10/22 (六) - 2016/10/30 (日)
  • 開放時間|11:00 - 21:00
  •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紅磚區西五館

  •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 主辦單位|台灣三星電子
  • 展覽策畫執行|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 媒體合作夥伴| 女人迷 womany
  • 行銷合作夥伴| AMOUTER、中華電信
  • 贊助單位| Indie Drinkster
  • 特別感謝| 米亞桑戶外中心
  • 展覽顧問|詹偉雄
  • 行銷暨公關統籌|胡蘭玉
  • 展務營運|翁熒熒
  • 執行企劃|陳婕寧、陳瑞淩、劉力菁
  • 視覺設計|莊文豪、楊士慶、劉子琳
  • 空間設計|張哲惟、蔡芳琪、郭治緯
  • 參展人|賴淑玲、戴杏芳(戴子)、蔡芳琪
  • 屋脊上計畫工作人員|林政翰、方翔、黃世帆、張國威、全志平、張元植、魏泰域
  • 山岳影像統籌|明室意念 - 陳敏佳( 屋頂上)
  • 山岳影像協力|楊國裕、簡熒芸、格式設計 - 張哲惟
  • 紀錄片導演、展場影像統籌| 叄喜映畫 SenseCinema - 程紀皓
  • 紀錄片後期影像協力|兵逸慈、劉逸柔
  • 選曲、音效設計|小飛俠
  • 動態影像統籌|白輻射影像 Whitelight Motion - 洪鈺堂
  • 展場影像紀錄|汪德範
  • 展覽執行協力|劉高昇、李國聖、曹云軒、王安安、楊涵荃、孫宜君
 
 
感知是重要的,行走是專注的,在山的海拔中思考自己

攀登是一件奇妙的事,人持續緩慢的往高處邁進,然後回到平地,伴隨著突破極限、冒險、信仰、歸零、真實等關鍵詞彙,這項運動在人類的歷史中充滿了哲學性的自我問答。這場展覽藉由「野外採集 Field Gathering」 的方式作為核心架構與開端,以台灣中央山脈縱走的前鋒路線「北一段」為主軸,在未知的攀登軌跡中,實際以記錄、體驗的方式連結人與自然的互動。此次參與計畫的攀登夥伴成員同時也擔任展覽的創作者,這是一個訴諸身體與官能的進行式,面對山,我們得以往裡頭去,在全然的客觀中探問自己,策展的敘事結構與體現方式在不同背景與專業的旅人身上如夜晚星空延伸交織,在過程中尋找方向。

UP TO 3742-27 拷貝.jpg

走在稜線上,科技成為此次展覽採集的工具,團隊在記錄山岳的過程中結合了台灣三星的產品,克服儀器極限,完成台灣首次採用手機進行拍攝的山岳紀錄片;透過環景攝影機Gear 360的特殊拍攝視野,得以全覽台灣高山獨有的壯闊與蒼勁,走在台灣的屋脊上,南湖群峰的峭壁、斷崖、巨石、夕霞、雲海、松林、溪流瀑布群以及圈谷冰河遺跡,都亙古長存;VR虛擬實境過渡他方,巍峨的中央尖在360度的視角中再現於展覽,手機跳脫日常,轉換角色,提供一種新的觀看與思考方式,將3,742公尺的垂直海拔範圍延伸到展場的平面裡。

 影像製作|叄喜映畫 SenseCinema


 

DEFY THE BARRIER
往山裡去,探尋自己

在山裡,許多的問題是透過詢問自己嘗試找到解答,一步接著一步,如無止境的累疊敘事,真切且深刻。在攀登的過程中,自然提供了全然客觀的壯麗現場,讓每一個攀登者藉由凝視山的眼神,直達內心,重新認識身體的呼吸、心跳與感官意識,在海拔3,742公尺的台灣屋脊縱走路線上,帶上Samsung Galaxy旗艦手機,探尋未來,突破生命的極限之巔。

在山裡,許多的問題是透過詢問自己嘗試找到解答,一步接著一步,如無止境的累疊敘事,真切且深刻。在攀登的過程中,自然提供了全然客觀的壯麗現場,讓每一個攀登者藉由凝視山的眼神,直達內心,重新認識身體的呼吸、心跳與感官意識,在海拔3,742公尺的台灣屋脊縱走路線上,帶上Samsung Galaxy旗艦手機,探尋未來,突破生命的極限之巔。


 

DISCOVER POSSIBILITIES
觀看的方式

在山上,視野更加清澄透亮,每一秒鐘都是一個世界。隨著海拔升降展現不同姿態的林貌與生態、一望無際的草原邊坡、雲氣蒸騰的巨石稜線、高山溪谷匯聚的湛藍水潭與石瀑,旅者帶著過往的生命經驗和生活軌跡,各自擁有其觀看的方式,定位山與自身的相對關係,藉由生活科技的輔助,數位也能描繪山陵,展開對於山的探索。

在山上,視野更加清澄透亮,每一秒鐘都是一個世界。隨著海拔升降展現不同姿態的林貌與生態、一望無際的草原邊坡、雲氣蒸騰的巨石稜線、高山溪谷匯聚的湛藍水潭與石瀑,旅者帶著過往的生命經驗和生活軌跡,各自擁有其觀看的方式,定位山與自身的相對關係,藉由生活科技的輔助,數位也能描繪山陵,展開對於山的探索。


 

SHARE LIFE'S MOMENT
放大感知

紀錄片是「把光投到黑暗的地方」,以真實的敘事延伸了人的記憶,喚起了人的情感,填補時間前進的軌跡。他具有兩個特質,一是記錄真實生活的影像與聲音,一是以個人觀點去詮釋真實世界的生活。在12天的台灣屋脊上計畫,程紀皓導演運用Samsung Galaxy旗艦手機突破了儀器重量限制與使用極限,擎起鏡頭,拍攝台灣第一支以手機為核心攝影設備,描繪台灣高山縱走的紀錄片,站在台灣屋脊上,影像串連視野、堅持、挫敗、恐懼與歡愉,放大感知,科技如何貼近當下,紀錄真實?分享來自海拔3742公尺的訊息。

紀錄片是「把光投到黑暗的地方」,以真實的敘事延伸了人的記憶,喚起了人的情感,填補時間前進的軌跡。他具有兩個特質,一是記錄真實生活的影像與聲音,一是以個人觀點去詮釋真實世界的生活。在12天的台灣屋脊上計畫,程紀皓導演運用Samsung Galaxy旗艦手機突破了儀器重量限制與使用極限,擎起鏡頭,拍攝台灣第一支以手機為核心攝影設備,描繪台灣高山縱走的紀錄片,站在台灣屋脊上,影像串連視野、堅持、挫敗、恐懼與歡愉,放大感知,科技如何貼近當下,紀錄真實?分享來自海拔3742公尺的訊息。


 

SEE BEYOND
超越視界

影像可以讓我們直接看到某些人與物在過去某段時間身處的那個世界,這是任何過去的散佚之物或是文本所無法比擬的。在這個方面來說,影像比文字更加精準,也更豐富,事實上,越是具有想像力的作品,越容易讓我們深入其中,分享經驗到的可見世界。透過Gear 360的環景攝影和Gear VR的搭載,虛擬實境過渡您所未曾見過的台灣屋脊。當觀看的角度超越平面,想像力倏地拔升!配合攀登腳步落石與山林松濤,體驗台灣高山的全新視界!

影像可以讓我們直接看到某些人與物在過去某段時間身處的那個世界,這是任何過去的散佚之物或是文本所無法比擬的。在這個方面來說,影像比文字更加精準,也更豐富,事實上,越是具有想像力的作品,越容易讓我們深入其中,分享經驗到的可見世界。透過Gear 360的環景攝影和Gear VR的搭載,虛擬實境過渡您所未曾見過的台灣屋脊。當觀看的角度超越平面,想像力倏地拔升!配合攀登腳步落石與山林松濤,體驗台灣高山的全新視界!


 

INIRIATE DIALOGUES|與山對話

「不只一次,我發現自己的思路迷失於浩瀚的訊息和觀點中,只能追隨他人的腳步,重新踏上歸途。」寫下心事如山登山經典的羅伯特‧麥特法倫在書籍末篇寫下了這樣的句子。人經由自我與山的不斷反芻對話,重新疏理內在的省思,平面攝影師是運用影像當成溝通媒介的專業者,在這趟旅程中,平面攝影師陳敏佳發現除了平時工作使用的大型攝影裝備外,現代人最常使用的手機更能夠跟隨意志,隨心所欲的快速記錄當下眼前的真切感受,在具有挑戰的山岳跋涉與多變地貌下,科技如何成為另一雙眼,帶動人與山的對話。

「不只一次,我發現自己的思路迷失於浩瀚的訊息和觀點中,只能追隨他人的腳步,重新踏上歸途。」寫下心事如山登山經典的羅伯特‧麥特法倫在書籍末篇寫下了這樣的句子。人經由自我與山的不斷反芻對話,重新疏理內在的省思,平面攝影師是運用影像當成溝通媒介的專業者,在這趟旅程中,平面攝影師陳敏佳發現除了平時工作使用的大型攝影裝備外,現代人最常使用的手機更能夠跟隨意志,隨心所欲的快速記錄當下眼前的真切感受,在具有挑戰的山岳跋涉與多變地貌下,科技如何成為另一雙眼,帶動人與山的對話。


 

EXPLORE NEW EXPERIENCE
讓身體帶著你發現

踏過碎石,進行單日陡上1,300公尺再陡降1,300公尺沿著溪谷回到營地;戴上無線耳機,在圈谷冰河遺跡的山脊上奔跑著;踩著松針覆蓋過的土壤,感受腳底傳回來的反饋;在南峰巨石頂端搖擺身體聽Radiohead,台灣屋脊中央尖的頂峰上,就這樣靜靜坐著淺淺呼吸;面對登高的恐懼,在十層樓的攀岩上尋找下一個踏點,在山裡,身體成為忠實呈現面對當下環境的受器,用Samsung Galaxy旗艦手機記錄一種力量,那是從身體裡淬鍊出的誠實感知。

踏過碎石,進行單日陡上1,300公尺再陡降1,300公尺沿著溪谷回到營地;戴上無線耳機,在圈谷冰河遺跡的山脊上奔跑著;踩著松針覆蓋過的土壤,感受腳底傳回來的反饋;在南峰巨石頂端搖擺身體聽Radiohead,台灣屋脊中央尖的頂峰上,就這樣靜靜坐著淺淺呼吸;面對登高的恐懼,在十層樓的攀岩上尋找下一個踏點,在山裡,身體成為忠實呈現面對當下環境的受器,用Samsung Galaxy旗艦手機記錄一種力量,那是從身體裡淬鍊出的誠實感知。


 

INSPIRE CREATIVE LIFESTYLES|真實的生活

「有時候我覺得耳朵比眼睛還要重要,很多東西用耳朵聽比眼睛看好,就好像一個人很不開心可是裝得很開心,聲音就裝不了啊,仔細一聽就知道了。」春光乍洩裡的小張暗自呢喃。有時候,聲音成為一種日記,手機裡錄下的隻字片語疊著當下的心情與眼前的山色,人開口言說、山林哼唱、雨降下竹林下沉的高度,攝影計畫的協作人員習慣在高大的背架頂端打上Level Box Pro音響,當聽見張惠妹,我們就知道必須加緊腳步,數著步伐前行。

「有時候我覺得耳朵比眼睛還要重要,很多東西用耳朵聽比眼睛看好,就好像一個人很不開心可是裝得很開心,聲音就裝不了啊,仔細一聽就知道了。」春光乍洩裡的小張暗自呢喃。有時候,聲音成為一種日記,手機裡錄下的隻字片語疊著當下的心情與眼前的山色,人開口言說、山林哼唱、雨降下竹林下沉的高度,攝影計畫的協作人員習慣在高大的背架頂端打上Level Box Pro音響,當聽見張惠妹,我們就知道必須加緊腳步,數著步伐前行。


 

THINK BIG|想山一樣思考

在歷經12天的北一段台灣屋脊上計畫後,下山後的夥伴們最常開玩笑的說得了平地症,想著的就是下次什麼時候再往山上去,在日常中帶著曾經經驗過的身體記憶與感知,許多價值觀與思考方式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像是許多登山者奉為圭臬的名言,二十世紀的傳奇英國登山家, 喬治.馬洛禮(George Mallory)所說的「因為山就在那裡」,大自然給了日常啟示,心變得更寬廣、變得謙遜,精神性的啟示標註在攀登者的身體,滲透於不再安逸的靈魂,下山之後,手機持續扮演著記錄各自生活的最佳夥伴,隨時劃開螢幕,準備超越下一次的自…

在歷經12天的北一段台灣屋脊上計畫後,下山後的夥伴們最常開玩笑的說得了平地症,想著的就是下次什麼時候再往山上去,在日常中帶著曾經經驗過的身體記憶與感知,許多價值觀與思考方式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像是許多登山者奉為圭臬的名言,二十世紀的傳奇英國登山家, 喬治.馬洛禮(George Mallory)所說的「因為山就在那裡」,大自然給了日常啟示,心變得更寬廣、變得謙遜,精神性的啟示標註在攀登者的身體,滲透於不再安逸的靈魂,下山之後,手機持續扮演著記錄各自生活的最佳夥伴,隨時劃開螢幕,準備超越下一次的自我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