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 03 (2019-2023)

2023 朝陽客來香餐廳 NANIWA Seafood|整體識別設計

 

朝陽客來香餐廳|整體識別設計


  • 共創夥伴|茶籽堂、星展銀行、信義房屋、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Alife、地方創生基金會、朝陽社區發展協會
  • 空間設計|工二建築

  • 整體視覺設計|格式設計展策
  • 設計總監|王耀邦
  • 視覺設計|趙崇英、吳柏翰、傅瑩瀅
  • 標誌更新設計|鄒昀達
  • 漁獲攝影|陳敏佳
  • 專案攝影|趙崇英
 
 

一間地方餐館與社區居民可以凝聚出什麼關係?在宜蘭蘇澳有一個不斷成長中的小鎮「朝陽社區」,自1994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以來,20年的時間除了發展觀光與經濟,也藉社區營造及設施改善,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加深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朝陽客來香」餐廳即座落於此,起初由社區婦女經營簡易家常料理,後續聘請年輕主廚謝勝雄(阿雄師)返鄉深耕,將港邊的社區食堂轉型成真正的漁港餐廳,此次遷址改造計畫,由一路合作的夥伴茶籽堂號召,找來在地單位、民間企業及設計團隊聯手合作,其中格式設計負責餐廳改造的整體形象識別設計,並攜手工二設計,由他們打造出餐廳整體的空間設定,將美學概念導入公共與地方發展。

➜ 客來香餐廳標誌重整,從朝陽社區發展協會原有標誌延伸改造為餐廳Logo,延續社區形象,著重漁產的新鮮活力。

➜ 客來香餐廳整體色彩計畫,透過日光橘、海洋藍的對比色系,呈現朝陽社區的在地特色,並跳脫習以為常的漁村印象,打造更注目的視覺感受。

➜ 客來香餐廳識別形象設計,以設計手法轉化「現流仔」每日現撈漁獲的主打特色,舉凡紅喉、白帶魚、鰻魚 、紅甘等各式魚種,透過攝影視覺結合複合媒材應用於室內外空間陳設,將巨幅魚隻圖像作為強烈的視覺重點;並應用漁港與漁獲常見的鮮豔傳統塑膠餐盤改造成各式指標、零錢盤、菜單等,成為空間中畫龍點睛的點綴,從視覺感受最生猛、新鮮的海洋滋味。

2022 上山採樣 YANG MING BEATS|整體視覺&專輯設計

 

2022

上山採樣 YANG MING BEATS

整體視覺&專輯設計


  • ▧ 專輯視覺|格式設計展策 InFormat design
  • ▧ AD |王耀邦(格子)
  • ▧ D|吳柏翰
  • ▧ P |許瑄芮、陳映璇
  • ▧ 採樣攝影|陳敏佳
  • ▧ 文宣攝影|黃少柔

  • ▧ 顏社 KAO!INC. 專輯執行團隊
  • ⨀ 總策劃|張逸聖(迪拉胖)
  • ⨀ 企劃執行|游伶雅、蔡昱嘉、王欣茹
  • ⨀ 藝人經紀|汪牧君

  • ▧ 音樂製作團隊
  • ⨀ Beats by PUZZLEMAN
  • ⨀ 監製:張逸聖
  • ⨀ 專輯錄音工程師:蔡隆鑫
  • ⨀ 錄音室:顏社工作室
  • ⨀ 專輯混音工程師:蔡隆鑫、張逸聖
  • ⨀ 混音室:顏社工作室
  • ⨀ 母帶後期處理工作室:顏社工作室
  • ⨀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張逸聖
 
 

《上山採樣:YANG MING BEATS》主視覺設計

迷幻、鬆軟、顆粒感 YANG MING BEATS 主視覺,將攀登七星山間飄渺的雲霧風景,裂解成一顆顆粒子,藉由顆粒間撞色錯位,帶出此次音樂的載體「錄音帶」的粗粒質感,音樂聲響取樣陽明山川地景,在雙腳行進間幻化成各式Beat交織,在聆聽的同時身體也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PUZZLEMAN 專輯《上山採樣:YANG MING BEATS》

想像拆解專輯的過程如開啟一份名為《上山採樣》的遊戲任務包:包裹錄音帶的霓虹半透PVC袖套搭配金屬鉑卡夾,採UV印白,在不同角度觀看時讓山形產生顆粒輪廓變化,卡套底下收整PUZZLE專輯專屬聲景地圖、採樣貼紙,地圖正面攤開為可供收藏A3主視覺海報,背面醒目滿版螢光色,將採樣路線路線節點清楚對應專輯歌曲,邊爬邊聽同時搭配攀登地圖身歷其境體驗PUZZLEMAN創作思路。

2020《烹:火、水、風、土,開啟千百年手工美味的祕鑰》Cooked| 書籍設計

螢幕快照 2020-07-31 16.28.36.png
4.jpg
螢幕快照 2020-07-31 16.28.53.png
螢幕快照 2020-07-31 16.28.45.png
 

2020

《烹:火、水、風、土,開啟千百年手工美味的祕鑰》Cooked

書籍設計


  • 出版發行|大家出版
  • 設計單位|格式設計展策
  • 策劃統籌|王耀邦
  • 專案管理|陳瑞淩
  • 視覺設計|劉子琳
  • 攝影| ShaoJou Huang
 
 


烹飪 —— 於火上承載的某場域中,將原本各自獨立的元素漸進式地運用物理、化學法則進行轉化。

作為一本傳達人類與食物千萬年關係網絡的人文知識類書籍,思考封面的第一步即是將視覺調性劃分為知性、感性並進。經視覺語言烹調轉譯,畫面主體為半現實半抽象的火、水、風、土四大元素,堆疊、交會、融合,體現烹的本質即為將大自然轉化、創造為食物文化的魔法。

畫面中暗藏符號化視覺:外顯情境,聚集各種條件從而生起烹煮用的火 ; 內涵意象,講述透過烹飪聚集起的人類情感,流動、撞擊、傳遞,烹飪成為人們同桌分享食物與情誼的生活核心。而種種有機、意識形態、理性感性交會的「聚集」,皆翻騰在這一「圓」內。

人類聚集元素生火、創造,而升起的火重新將人類聚集成為圓。

2020 美商陽琳有限公司 SunLINK & Co., LLC|名片設計

螢幕快照 2020-07-31 16.20.24.png
螢幕快照 2020-07-31 16.20.31.png
螢幕快照 2020-07-31 16.20.42.png
螢幕快照 2020-07-31 16.20.50.png
 

2020

美商陽琳有限公司
SunLINK & Co., LLC

名片設計


  • 客戶|美商陽琳有限公司 SunLINK & Co., LLC
  • 設計單位|格式設計展策
  • 策劃統籌|王耀邦
  • 視覺設計|莊皓
  • 專案管理|劉力菁
  • 攝影|ShaoJou Huang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20-07-31+16.20.58.jpg

陽光乍入雲端之上的科技連結

SunLINK & Co., LLC 致力於創建雲端工作者合作平台,運用科技重新思考工作者合作關係,透過交流、連結,構築合作的新思維。一張名片作為交流初始,設計切入「 連結Link」一詞,將 SunLINK 字首 S 與連結符號轉譯,代表線下到線上的扣連,透過陽光溫潤的橘色取代科技業常見的藍光,象徵人與人的真切交流。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20-07-31+16.21.07.jpg

手感樸質的紙材為初次見面的感官開場,冷灰色基調對比出一道橘紅色暖光,不同角度產生光線的變化,就如真實的暖陽乍入雲端之上的科技世界。

2019 Kuhu’ 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整體視覺設計

Kuhu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42.jpg
AjWavK-o.jpg
Kuhu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50.jpg
Kuhu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01.jpg
Kuhu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53.jpg
 

2019

Kuhu’ 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

整體視覺設計


  • 設計單位|格式設計展策
  • 策劃統籌|王耀邦
  • 專案管理|許瑄芮
  • 空間設計、現場施作|彭一揚、張哲惟
  • 視覺規劃|莊皓、鄒昀達、王昱惟
  • 空間攝影|汪德範
  • 特別感謝|親愛國小萬大分校李文宗主任、陳揚威老師、幸福本色國際文創創辦人鄭書瑄、裕邦窯業股份有限公司
 
 

#LOGO|穀倉意象

『Kuhu’』在泰雅族萬⼤語中代表著「穀倉」之意,為萬大族⼈⼼中不可或缺的童年回憶。早期農業時代 Kuhu’ 座落在部落家家⼾戶的周圍,裡頭存放著每年收成的稻米、穀物等農作物,滋養了族人的生命。

Kuhu’ 為⾼腳屋形式的建築,使⽤原木直立的⽅式將整個空間架高,以達到防潮、防鼠的功能性。 從 Kuhu’ 外部造型,和族人不可切割的關係中,我們將「穀倉意象」取出,經過視覺語彙的轉換, 結合泰雅族傳統圖騰,編織出屬於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的 Logo。

Kuhu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41.jpg
Kuhu萬大車庫實驗教育空間-40.jpg

#立⾯磁磚|山型圖騰意象,與傳統磁磚產業結合

 原住⺠織布代表了文化的傳承,泰雅族之編織技藝尤為⾼山族群之冠。⿇線與織布機來回穿梭,以三角、菱形等交錯的幾合圖形,編織出其族群的祖訓精神和重要意義。

⼭為泰雅族⼈生存的依賴 

建築立面視覺引⽤山形圖騰連結族⼈精神,以⽅形磁磚拼貼手法呼應傳統編織工藝,磁磚採⽤自鶯歌的原料與⼯法,由鶯歌在地⼯廠裕邦窯業全數贊助,引領產業進入偏鄉的社會回饋。

2019 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整體視覺設計

海報|實體照.jpg
78932958_3201390829891073_8380633607235960832_o.jpg
191128cu72277.jpg
螢幕快照 2020-01-15 18.50.34.png
191128cu72213.jpg
 

2019

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

整體視覺設計


  • 展覽日期|2019/11/30 SAT.-2019/12/8 SUN.
  • 展覽時間|10:00 - 20:00
  •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四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POST|隱藏的地平線

隱藏的地平線藉由一片雪白冰封牽引上下兩個世界,開展心理與生理的雙重考驗,是雷射膜與雷射上光壓印處理後的風切線條、是南極獨有的粉紅冰色、是冰雪岩所構築出的未竟之地。

 

 

#TICKET |迎向冒險的南極票卷

就是那道光,一張雪白清透,迎向冒險的南極票卷

呼應極地主題與白色調性,此次在整體視覺延伸製作物上刻意選用多款與「 雪」有關的紙張, 其中票卷選用雪烙紙,顧名思義在白雪上留下烙印,如同長征隊此趟在雪地上所留下的深刻足跡。

以收藏作為出發,藉由很單純的物理變化(加熱)改變原始狀態(紙張變透),將Go! Go! South Pole沈穩烙印在白色的票卷上,藉此展現紙張本身的魅力與質感, 其流水編號也呼應橫向的線性設定,藉由排版融入於地平線之中,入場時工作人員將會蓋上一枚白色南極大陸,歡迎每一位冒險家踏上「去你的南極」旅程。

  • 選紙|竣揚 雪烙紙 150g

  • 設計|格式設計展策

  • 印刷|黎明印刷

 

 

#PACKAGE|

連結台北與南極的限定包裹:嚴選五項冒險者必備紀念物,包裹九天展演的回憶。

001
#Notebook:冒險計畫筆記本

筆記本選用相對蓬鬆的紙張,手感厚實卻不會造成負擔,畢竟夢想很重,但隨行必須輕量。

冒險者使用說明書:

  • Starting Point|格狀頁面
    貼附、繪製任何想望的目標事物

  • An Unknown Land|符號版面
    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感知

  • The Plan|待辦清單版面
    啟動冒險計畫的各項前置作業

  • The Partnership|行事曆
    努力記錄下每天朝向目標前進的模樣

  • The Challenge|空白頁面
    面對一頁空白本身就是一場冒險

  • Home|橫式頁面
    寫封信給自己心目中的南極

 

002
#Map:南極地圖海報

面對未知之境必備的方向指引夥伴,泰維克防水和抗撕裂的特性,即便在戶外場域也能恣意折疊、翻閱。

 

003
#Brochure:展覽手冊(主冊x1、別冊x1)

任務上主冊收納理性的展覽內容,別冊收錄感性的劉柏園長征筆記,主冊選以相對平滑的雪韻紙,別冊選以帶有紋路的維納斯細紋及凝雪歐采,藉由紙張觸感的差異具現化物理的南極與心理的南極。

  • 主冊 Antarctica
    選紙|雪韻紙 210g(封面底)、120g(內頁)

  • 別冊 Expedition Log
    選紙|維納斯細紋 150g(封面底)、凝雪歐采100g(內頁)

 

004
#Sticker:特展紀念貼紙

讓雷射透出的極光能定格在任何你所想望的地方。

 

005
#Coaster:南極吸水杯墊

杯墊的濫觴源自於19世紀的酒吧——冒險者醞釀挑戰的聚集地,冒險怎能少得了酒精,讓它作為你征戰各地的長年酒伴。

2019 顏社宇宙初代會員卡|卡面設計

05.jpg
04.jpg
01.jpg
02.jpg
 

2019

顏社宇宙初代會員卡

卡面設計


  • 設計單位|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
  • 策劃統籌|王耀邦
  • 視覺設計|鄒昀達
  • 專案管理|劉力菁
 
 

將所有「來自顏社」放進皮夾裡。

亂堆疊在街道牆壁、電線桿上各處的貼紙,無疑是街頭文化的象徵,它們是來去的人們留下來的痕跡,在這沒有界限的留言板,凝聚與傳遞屬於「街頭文化」的集體意識;而「我們來自顏社」,這便是一種群體身份認同。

00.jpg

嘻哈音樂廠牌「顏社 KAOINC」成軍15年,推出初代會員卡,將藝人的 logotype 轉化似街頭貼紙,透過堆疊、皺摺與撕痕,展現時間流動的質地,也象徵顏社在台灣嘻哈界OG般的存在;卡面設計選用鮮豔的亮紅色,從皮夾取出時難掩低調,直接地向眾人宣示:「來自顏社」,彰顯這份獨有會員的品牌認同。

2019《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書籍設計

_MG_1855.jpg
_MG_1974.jpg
_MG_1951.jpg
_MG_1823.jpg
_MG_1992.jpg
_MG_1992.jpg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書籍裝幀設計


  • 作者|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
  • 譯者|鄧子衿
  • 行銷企劃|陳詩韻
  • 校對|衛秋綢
  • 總編輯|賴淑玲
  • 社長|郭重興
  • 發行人兼出版編輯|曾大福
  • 出版者|大家出版
  • 發行|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視覺設計|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劉子琳
  • 專案管理|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陳婕寧
 
 
我們正餐該吃什麼?

人類和自然界其他動物最顯著的差異,在於人類有辦法以革命性的技術大幅改變所仰賴的食物鏈。然而科技與自然運作的不相容產生的衝突卻與日俱增,工業化的飲食習慣徹底掩埋人類與各物種的關係與聯繫。

為了從源頭探究現代飲食的病兆,麥可.波倫如偵探般,以追獵的精神,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積極追溯的決心、揭露出的真相,強烈的橘紅成為視覺整體定調的第一撃。

接著,視覺設定還原作者實地紀錄採集的真實情況:首先於底層鋪展開來的是格狀排版、條列分明,預先在調查開始前打上案件探討議題的報告表格。

帶著這份表格到實地訪查,麥可.波倫在採集完材料後,將蒐集到的檔案第一時間印出、剪下、浮貼進欄位。浮貼微微超線顯露的是臨場感與即時性,並將探訪中閃過腦海的思路草寫速記在檔案的周圍。

回到寫作桌前,將這份以行動探掘知識的報告,以更宏觀的角度引導現代人重新思考飲食文化。最後蓋上REVOLUTION EXAMINATION與代表選擇符號的印章,替這份劃時代的調查報告儀式性地註上歸檔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