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 02 (2017-2019)

2019 森3|Lost Files : The hidden processes in design|整體策展規劃

森3-Lost Flies 展覽空間照-02.jpg
森3-Lost Flies 展覽空間照-46.jpg
森3-Lost Flies 展覽空間照-47.jpg
森3-Lost Flies 展覽空間照-08.jpg
森3-Lost Flies 展覽空間照-04.jpg
森3-Lost Flies 展覽空間照-52.jpg
 

2019

森3|Lost Files : The hidden processes in design

整體策展規劃


  • 展覽日期|2019/08/30 Fri. - 2019/09/29 Sun.
  • 展覽時間|11:00-19:00(最後入場時間18:30)
  • 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正常開放,翌日休館)
  • 展覽地點|森3 SUN SUN MUSEUM

  • 主辦單位|森3 SUN SUN MUSEUM
  •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 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卵形、WISDOM®
  • 參展人|廖小子、顏伯駿、方序中、李君慈、盧奕樺、彭星凱、葉忠宜、黃家賢
  • Lost Files 主視覺設計|卵形 - 葉忠宜
  • 人像攝影|汪德範
  • 翻譯|韞藝術工作室

  • 展覽企劃|陳婕寧、劉力菁、許瑄芮
  • 視覺設計|莊皓、劉子琳、鄒昀達
  • 空間設計|張哲惟、彭一揚
  • 展覽協力|陳玟蒨、王昱惟
  • 展覽專訪|胡士恩
  • 展務營運|翁熒熒

  • 森3空間營運|周詠郁、蔡瑋倫
  • 森3視覺統籌|卵形 - 葉忠宜
  • 森3商品統籌|WISDOM® - 齊振涵
 
 

凝視一件視覺設計作品最終呈現的存在狀態,也同時閱讀了視覺轉譯當下社會環境與命題的設計脈絡, 其中包含了業主的需求(轉換效率)、當代的氛圍(時機)與設計者自身意志的投射(創作性), 精準的策略操作與獨具風格的洗練技巧,讓觀者得以品嚐設計者精心安排下誕生的美好果實。

那麼在「設計成品」中沒有出現的部份會是什麼?沒有成品的設計中埋藏了什麼樣的訊息, 是設計思考的關鍵轉折?左右視覺調性的關鍵報告?還是就此成為一份暫封待起的數位檔案?

%E6%A3%AE3-Lost+Flies+%E5%B1%95%E8%A6%BD%E7%A9%BA%E9%96%93%E7%85%A7-22.jpg

森3第二檔展覽 Lost Files|The hidden processes in design, 邀集八位台灣當代平面設計師,共同展出隱藏於設計最終成品之外的散佚檔案,打開設計背後的鏈結星圖。

如同解謎,以設計解剖的概念完整展出精采案例背後的思考過程, 以專訪與自述再現的形式與觀者一同探究何謂「好的設計」及「失敗的設計」, 並針對Lost的策展主題,在獨白中傳遞自身於設計日常中面對的懷疑困頓與失落。

 

① Message → 揮拳打中社會歐啦歐啦/
廖小子,小子藝術工作室 → 從小到大不太會遇到需要人家安慰的時刻,缺乏對於困頓或是失落那方面的感知。

Lost Files:拍謝少年《兄弟沒夢不應該》專輯包裝設計案

人類的許多感受都與觸覺有關,大腦比我們以為的更仰賴觸覺去跟環境互動,進而影響感知。觸覺、感知與判斷三者之間,存在著容易被忽視卻無法斬斷的關聯,譬如談看海,事實上不是只有看,還包括踏浪的時候,海浪拍打到身上的感覺,那固定頻率的撫慰感,時冷時熱,「沁涼」便由此而生。視覺如何表現觸覺的提問,必須先跳脫技術性思考,回到物體存在之意義的反覆辯證。說到底,音樂在這個時代該要以怎樣的形式存在成為次命題,音樂如何被觸碰、可以激起怎樣的感受才是設計發展與收斂的依據。設計師處理的是音樂之於時代的命題。

 

 

Message → 解析流行/
顏伯駿,三頁文設計 → 好奇心重,對於某些事情會堅持去找到答案。

Lost Files:第29屆金曲獎主視覺設計案

流行是時下多數人所推崇的價值觀,每一個時期的流行,都是大眾心理層面與狀態的反射。不需刻意創造,流行必然發生,當人們說出某個事物不再流行時,或許是因為自身已經沒辦法理解流行。這個時代的面孔多元且複合,人們不再追求英雄、單一價值,以及唯一正解的道路,這是一個社群聲量如同話語權的年代,金曲獎的視覺設計不只是音樂性的解讀,同時也轉譯時下流行文化,反映出社會現況的其中一個面向。以傳達金曲核心為目的的視覺設計,展演舞台從平面擴及到動態影像,再蔓延至網路社群,設計師的思考策略也隨著流行文化逐漸形變,貼合現代大眾的生活。

 

 

Message → 一朵溫柔的提醒/
方序中,話說得慢,頭腦卻轉得很快的內在衝突者。

Lost Files:2015-2019 小花計畫展

訊息的設計可被拆解為技術與敘事兩個區塊,前者關乎原則和規範,後者則與如何引發情緒共感有關。讓人無法拒絕的設計,多以故事性為出發點,而說一個故事與說一個有情感共鳴的故事,所激起的漣漪卻是天壤之別。敘事性強的設計通常遊走在熟悉與未知之間,以時間軸為脈絡,試圖在愈來愈冷感的社會,以溫柔提醒者的姿態存在著。每個人的心裡或許都有一兩件未盡事宜,做與不做有時並不為了影響或改變什麼,而只是一種提醒。提醒有些東西正在消逝,提醒每個人不論什麼身份都需要釋放。而完整一件對自己長期提案的設計,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釋放。

 

 

④ Message → 保有任一方的話語權/
李君慈,Jyunc-cih LI 李君慈 → 喜歡有對話、有交流的設計過程。

Lost Files:《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書籍裝幀設計案

書籍的封面設計可被視為作者面貌的再現。浸泡在作者的書寫情境,在不同時空背景之間思考,保持靈活與彈性,直到完成價值判斷,設計脈絡自此展開。在一件具爭議的悲劇發生後,社會充斥著分裂的聲音,人與人之間產生不信任,此時設計師做的不是展現設計,也不是逃避或掩蓋,而是運用設計的能力,試圖讓事件本身保有陳述真實的話語權。即便恐懼是必然,仍試圖用難以察覺的設計思考,引導讀者在感覺產生的同時也引發好奇,進而理解文字本身所要傳達的訊息。一個人的力量不可能改變事實,卻可能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近真實。

 

 

⑤ Message → 設計靈魂收斂水/
盧奕樺, O.OO Risograph & Design ROOM
→ 一個會怕重複、無聊的設計師,面對事情或設計會盡量找出有趣的一面看待。

Lost Files:《NO MAGIC IN RISO》

平衡在視覺設計中並非必要考量,多數時候觀看的趣味性便存在於多一點、少一點之間,一但細微處的拿捏被察覺,設計師便能透過作品與讀者建立連結,觀看的滿足感和樂趣因而加倍。對一本自製工具書而言,資料的處理和分析、敘事的方式和邏輯,「梳理」成為設計的首要任務之一,設計師更像編輯,設計表現與個人意志則視情況適度抽離。設計也可被視為是一種收納的過程,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散,再精準收斂。最難之處在於明明色彩是感性,卻要用理性的文字完成分析,絕妙的觀看路徑,使工具書有了符合新世代的語言。

 

 

Message → 識別之外的空白地區
彭星凱,圖案室・空白地區工作室 → 喜歡按照計畫走,偏偏平面設計充滿變數。

Lost Files:中國信託中華電信聯名卡卡面設計案

設計是從對社會和哲學理解的延伸,在細微情感象限裡操作,去證明每個人的不同。平面設計師一直很注重最終成果,那是自己與客戶決定的狀態,往後便以此露出,像是停留在某個瞬間,而後在歷史上便以這樣的形狀或方式存留。一但建檔,設計就跟歷史有關。設計師一步一步把歷史堆疊,使得觀看歷史不只有終點,更在於發生過程中間的銜接。探討符號和語言是必經路徑,當視覺溝通建立在社會大眾對於圖像的認知上,設計師想說的話才得以傳達;然而當識別元素被抽離,沒意義的符號拼貼本就不是為了理解而存在,得以產生新的撞擊。

 

 

⑦ Message → 沒有選擇題/
葉忠宜,卵形
→ 極度悲觀的樂觀主義者,不論做設計或是玩遊戲都不喜歡被打斷,因而延伸出一套獨特的個人作息。

Lost Files:107國慶主視覺設計

人們用「中華民國美學」挑戰公部門,做不好的設計變得理所當然,一旦做得好,其議題性和討論度會超乎想像,形成台灣獨有的特別現象。在此情況下,設計師操刀一件具有公共性的視覺設計,任務便不再只是做出符合需求的設計,而是在安全的邊緣上,丟出帶有刺激性、能夠激發想像空間的討論範疇,畢竟每個事物的討論高潮,或許只會有那麼一次。有趣的是,同樣具有公共性,甚至重要程度不輸給國慶視覺的醫院指標設計,如今依然乏人問津。台灣人對於醫院提供清楚、美感甚至給人帶來溫暖的設計有何期待,這是平面設計師拋出的下一個問題。

 

 

Message → 東方雜食老虎咬爵士/
黃家賢,洋蔥設計 → 考究型宅男,熱愛電影、音樂、藝術。

Lost Files:從《寶島賣藥秀》到《擒虎記》專輯包裝設計

設計有時是曖昧訊息的傳達者,解釋得太清楚,便失去想像空間。如同設計不是藝術,但設計與藝術可以是重疊的,從歷史脈絡觀看,經典設計作品幾乎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性。然而除作品之外,有時曖昧訊息在一些特別組合之下更顯渾然天成,好比說香港長大、美國念書、移民台灣,又或者是爵士經典〈Hold That Tiger〉與民間軼事張天師和他的黑虎坐騎。當對某個事物不熟悉的時候,你便不會欣賞它。設計師必須得雜食,從中咀嚼滋味,再放大詮釋味道的體驗和想像。生命經驗終究會對設計產生影響,價值觀也隨不同時期改變,設計就是一個人的生命經驗綜合體。

 

Lost Items│What to do when you feel lost
面對設計,是他們的日常,排遣設計的失落,收整失落的設計。 獨白中,呈現療癒的物我關係。

2019 森3|首擋特展|森山蛾 SUN SUN MOTH|整體策展規劃

森3-森山蛾-01.jpg
森3-森山蛾-04.jpg
森3-森山蛾-08.jpg
森3-森山蛾-09.jpg
森3-森山蛾-02.jpg
 

2019

森3|首擋特展
森山蛾 SUN SUN MOTH

整體策展規劃


森山蛾 SUN SUN MOTH

► 展覽日期|2019/05/24 Fri.-2019/07/21 Sun.

► 展覽時間|11:00-19:00(最後入場時間18:30) 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正常開放,翌日休館)

► 展覽地點|森3 SUN SUN MUSEUM(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45巷18號1樓)

► 展覽票價|NT$200/張


  • 主辦單位|森3 SUN SUN MUSEUM
  •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 策劃執行|WISDOM®、卵形、格式設計展策
  • 協同策展|吳士緯、張維君
  • 森山蛾主視覺設計|卵形-葉忠宜
  • 特別感謝|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昆蟲標本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蛾類公民科學家

森山蛾《一瞬》攝影作品

  • 發起|WISDOM® -齊振涵
  • 造型|張元誠 Makoto Chang
  • 攝影|陳思維Sih Wei Chen
  • 彩妝|黃俊樺 Chun Hua Huang
  • 髮型|林威仲
  • 模特兒|余星誼、鄭元淳

格式設計展策

  • 展務營運|翁熒熒
  • 執行企劃|楊偉成、陳婕寧、劉力菁
  • 視覺設計|莊皓、劉子琳、鄒昀達
  • 空間設計|張哲惟、彭一揚

森3

  • 空間營運|周詠郁
  • 視覺統籌|卵形-葉忠宜
 
 
當我們觀看一隻蛾,彷彿看到了巨大森林風景中的一塊拼圖。
— 《霧林蛾書》
森3-森山蛾-06.jpg

現象學,英文phenomenology,源自希臘語phainómenon,意為「顯現的東西」;以及lógos,意為「研究」,而考現學的觀念,則結合了考古學對於資料採集與田野的洞察,著眼於身邊現實物的凝視與探究,它通過對一種揭示個體「活生生的經驗」而聚焦成為一種思考路徑的方法。

 

 

#從日常採集生長出的知識

日籍學者南方熊楠埋首植被豐茂的熊野靜謐森林研究黏菌和隱花植物,進而於觀察的過程中尋獲西方近代科學的本質;或是德國博物學家洪堡德以身體作為感官中心的狂熱式探索,在南美洲的欽波拉索山頂遠眺看見了全新的世界觀,是歷史的足跡,也是脈絡的進行式,生物多樣性的實體與觀點採集,自是一種迷人的本真性探究。

#森3裏住著一位蛾類學家

「森山蛾」作為森3 SUN SUN MUSEUM的首展,從台灣蛾類研究者長時間對於此類生物的研究經驗中出發,從中開展出一種第一人稱視角的觀展引導視線,在持續前往、或不經意的探查過程中,開展出新知識的積累與果實。針對特定項目而進行細節上的描繪分析、憑藉事物的發現而達成的新知識理解,不就是「研究」這個行為最具體的陳述進行式嗎?

森3-森山蛾-07.jpg

#以蛾見山

在台灣,包含於鱗翅目昆蟲中的蝶類與蛾類,已知物種數共超過4,800種,而其中蛾類總數約為蝶類的10倍。台灣島嶼地理環境的垂直地貌變化劇烈,尤其於中高海拔地區植被生態與棲地多元,造成蛾類生物之多樣性與獨特性。方寸間的翼形結構,千萬計的鱗片紋理,乍看隨個體獨自發揮,實而由整座山林來雕塑。

森3-森山蛾-73.jpg

#Small but Powerful

期待透過對台灣蛾類的重新凝視,重新定義「小」生物之於高山、自然、生態與人文的意義尺度,如同「趨光」這至今仍無定論的蛾類習性一般,拾回人們對於「知」的探索慾望。

 

 

# More about Bugs